《九重紫》大结局:原来皇帝才是隐藏最深的,他算计了所有人!

时间:2025-04-04 22:22:40 转载源:新闻全景网 作者:悠雪 点击:8823次

大家好呀,我是有点儿二的二姐。《九重紫》里的老头们,可以说是个个心眼十足。但我发现,所有人的算计,都比不过皇帝。01当初,定国公在回京途中惨死,宋墨闯宫见驾,结果却把皇帝气到吐血昏迷,被皇后下令给关进了诏狱。朝中大臣纷纷上书,弹劾宋墨,说怕他日后领定国军走上谋逆之路,希望皇帝重罚宋墨。但皇帝一直没有开口给宋墨定罪。最后,他改了年号,以大赦天下的名义,把宋墨给放了出来。很多人都觉得,皇帝改年号,只是为了保下宋墨。但是从皇帝多次回想跟定国公年轻时的画面来看,皇帝改年号为奉明,只不过是他筹谋为定国公报仇的开始。皇帝改的名号“奉明”二字,取自屈原的《九章·惜往日》:奉先功以照下兮,明法度之嫌疑。意思是:继承先王的功业恩惠百姓,修明法度的缺陷和漏洞。这两个字,就表明了皇帝要把朝堂上的沉疴积弊给清除干净的决心。那么,当下最大的沉疴积弊是什么呢?就是皇后和庆王,结党营私,意图谋反。而皇帝不可能对于皇后庆王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,只不过蒋梅荪的死,让他意识到他必须要狠下心来,好好地下一盘很大的棋,大到可以一下子,把这些乱臣贼子连根拔起,斩草除根。02另外,“奉明”这个年号,应该也是年轻时的皇帝和定国公蒋梅荪的共同心愿。回忆中,皇帝以戒尺为证,承诺蒋梅荪,永不疑心,甚至永无君臣之分。这份回忆,在两个关键处出现过。第一次,是蒋梅荪回京途中惨死,宋墨拿着半截戒尺闯宫,而后皇帝便改年号为“奉明”。第二次,是在围猎时,宋墨猎得蛇,对皇帝说:“臣惟愿为陛下除纤芥之疾,以身平波涛惊澜,守清明盛世。”皇帝看到说这句话的宋墨,就像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蒋梅荪一样,再次回想起了曾经的承诺。而宋墨的话,与皇帝第一次回忆后,改年号为“奉明”,也前后呼应,说明“奉明”这个年号,代表的就是皇帝和蒋梅荪的共同心愿,他们都希望有一个清明盛世。另外,在朝臣因为是否要开马市而争吵时,皇帝说:“要是梅荪外就好了”。这也说明,其实皇帝心底里最信任的人,就是蒋梅荪,并且他也对蒋梅荪的死感到非常痛心。可是,既然皇帝这么重视蒋梅荪,为什么当初宋墨明明已经查到了杀害蒋梅荪的凶手是丁谓,他却让大汪公公带人去船上灭了口,还给蒋梅荪定了罪呢?03当时,大汪公公劝宋墨,让他不要继续查下去了,否则,不仅蒋家,就连宋家,以及一再抗旨的定国军精锐,都会没命。大汪公公是皇帝身边的人,他的话其实也就是皇帝的意思。那就说明,皇帝知道真正的幕后黑手势力强大,仅仅因为杀害定国公这一个罪名,是不足以让他们尽数落网的。想要将他们一网打尽,就要让对方觉得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,然后犯更大的错,牵扯出更多的人。所以,皇帝才会给定国公定罪,让对方以为他真的疑心定国公,又责罚宋墨,如此,皇帝表面上看,就真的无人可用了。同时,皇帝这么做,也是在保护宋墨。在皇帝和蒋梅荪看来,宋墨就是下一个蒋梅荪。再加上宋墨从小跟着蒋梅荪长大,蒋梅荪对他也极为重视。所以,皇帝自然也不会让宋墨有事。如果由着宋墨横冲直撞地查下去,只会让他着了奸人的算计。04皇帝对宋墨的保护,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得到验证。在围猎大会上,皇帝当众斥责宋宜春,替宋墨撑腰,还亲自给宋墨披上自己的披风,让他不要再消沉;知道宋墨得知宋宜春秘密后,可能会做出过激的事,立马让大汪公公带着圣旨把宋墨接到宫里;得知宋墨中毒,命不久矣后,对太医说要宋墨长命百岁;听到宋墨梦魇的胡话时,握着宋墨的手说他的母亲和舅舅都不会白死;这些,都在暗示皇帝一直隐忍不发,目的就是要替蒋梅荪保护好宋墨,同时还要替蒋梅荪报仇。蒋梅荪对于皇帝来说,是年少时的兄弟好友,也是忠心不二的忠臣良将。死后的他,就像白月光一样,深深地扎进皇帝的心里。而皇帝为了不让他的这位白月光枉死,表面上让坏人一次次得利,背地里却一直在增强太子和宋墨这边的实力,为的就是最后能够一下子成功。总感觉,到大结局,皇帝会整个大的,把皇后庆王一党给一锅端了。大家觉得整个故事的走向,是不是皇帝算计了所有人而下的一盘棋呢?欢迎留言和我一起讨论哦~图片来源网络,感谢分享,如侵权烦请联系删除~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